日本第96任首相安倍晋三去年底上台之后大幅刺激经济发展,宽松货币加快日元贬值,在一定程度上给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,也提振了企业和消费者信心。截止5月23日午盘,日经指数较2013年初上涨近52%左右,然而物极必反,5月23日日经指数午后大幅跳水,收盘大跌7.32%,创2011年3月15日地震后暴跌以来的最大跌幅。而之后日本经济指标的走弱无不昭示着日本经济或已走到了荣枯点。
本文系《经济学人》2013年6月15日文章,原标题:《安倍经济学不是万灵丹》
改革的“第三支箭”严重偏离目标——安倍晋三该重新思考了
今年初,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公布了其三轮经济计划的“前两支箭”——货币宽松和财政刺激,暗示将有结构性改革。半年间,日本股市上涨80%,安倍的支持率也同样上升。然而在这些利好形势过后,五月底,债券市场由于担忧激进宽松计划而变得不安,引起股价大跌。如今,安倍热切期盼的“第三之箭“不仅没有正中结构改革的靶心,而且远远偏离目标。人们不禁猜测:安倍经济学是否已经”出师未捷身先死“。
市场失望情绪巨大,是因为安倍前两轮经济计划非常成功。日元贬值成功刺激出口。东京出现通胀迹象——这对多年停滞的日本经济来说是件好事。随着消费者重拾信心,日本经济今年一季度年均增速达到4.1%。今年四月,安倍加入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地区自由贸易区)(TPP)谈判,承诺日本将开放竞争力低下的产业,并全面审查电力行业。
6月5日,安倍发布了他的“第三支箭”,其中包括一些有用的措施,如解禁网上药品销售、要求政府养老基金开始持有企业股票。但其它大部分措施都是过时行业政策,在之前已被证明是行不通的了。撤销管制、劳动市场改革、加强农业发展实力以准备加入TPP协议——这些有意义的措施全被搁置。真正大胆的措施,如鼓励移民、改变选举系统以给予年轻城市选民更多重视,则完全不见踪影。
这一切的原因不难理解。7月,一场关键选举在即,日本自民党一直敦促安倍不要得罪其长期选民基础——农民、医生、商人。然而,对于相信安倍有机会带领日本走出衰退的人来说(包括本刊),安倍的让步让人失望。由于日本公债达到GDP的240%,增发货币和公共支出也只能走到这个地步了。困扰日本的因素大部分是结构性的:国内人口主导的劳动市场、政府的过度监管、低下的企业管理水平。令人欣慰的是,安倍似乎已经认识到这一点。
反思过后,再度出发
希望仍在。安倍支持率保持高企,自民党的对手们濒临失败。安倍知道如果他继续回避结构性改革,日本这个昔日强国将会再次跌入低谷。安倍在6月5日表示,第一系列的改革只是起点,在选举过后,他将发布其经济增长战略的第二批措施。
安倍必须遵守诺言,并在改革问题上取得议员的支持,就像他在加入TPP谈判时所做的那样。如果执着于更改日本战后宪法而放弃专注于经济改革,如今的安倍再也承受不起这样的后果了。安倍首先应该促使改革派分子进入内阁,然后在党内培养改革势力。他将需要一步步地把改革反对势力孤立起来,然后逐个击破。
尽管日本经济本周表现糟糕,但要全盘否定安倍经济学,目前还为时过早。